中醫藥發展史,中醫的發展史

2023-05-26 07:03:03 字數 4056 閱讀 5587

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醫藥的產生與發展,始終與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伴。2016年12月6日發表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是中國政府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白皮書。

1 中醫的發展史

上古時代,初具雛形。

春秋戰國,發展成熟。

漢唐時代,大力發展。

宋元時代,輝煌頂峰。

明代時期,開始衰敗。

清代末路,迴光返照。

文化斷層,不用形容。

馬驢結合,騾子效應。

民間星火,寥寥無幾!

1.1 中醫的發展史

中國歷史上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發現藥物、積累經驗的艱苦過程,也是中藥起源於生產勞動的真實寫照。

早在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2世紀末——前256年),中國就已出現藥酒及湯液。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的《詩經》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有藥物的書籍。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內經》提出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臟苦欲補瀉”等學說,為中藥基本理論奠定了基礎。

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是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了先秦以來豐富藥學資料而成書的。本書載藥365種,至今尚為臨床所習用。它的問世,標誌著中藥學的初步確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國已經有關於醫療衛生以及十多種疾病的記載。周代已經使用望、聞、問、切等診病方法和藥物、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秦漢時期,形成了《黃帝內經》這樣具有系統理論的著作。

此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理論性經典著作。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專門論述了多種雜病的辨證診斷、治療原則,為後世的臨床醫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漢代外科學已具有較高水平。

據《三國志》記載,名醫華佗已開始使用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進行各種外科手術。

1.2 中醫的發展史

先秦到漢代,中醫學術體系形成時期;近晉代到唐代,發展時期;宋元時期,總結與探索時期;明清時期,成熟與創新;近代,中西醫碰撞與交匯。

1.3 中醫的發展史

中醫理論體系抄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襲,祖傳背bai景、人文因du素、科技文化、醫政zhi、中醫教育、dao傳染病、國外醫藥等對中醫學發展的影響,不同時期中醫各科的發展特點及突出成就,主要中醫學說形成的源流、內涵、發展演變軌跡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等。著重研究中箕學發展的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特點,揭示不同時期中醫學發展特點與規律,以揚長避短,為當代及今後中醫學發展提供借鑑。可作為中醫院校各專業的基礎教材供學生使用,也是中醫愛好者瞭解中醫歷史的有益讀物。

2 中藥的來源發展

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了一些動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積累了一些用藥知識。隨著人類的進化,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的藥物和方法,所謂“神農嘗百草”“藥食同源”,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夏代(約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湯液的發明,為提高用藥效果提供了幫助。進入西周時期(前1046—前771),開始有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

春秋戰國(前770—前221)時期,扁鵲總結前人經驗,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東漢時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外感熱病(包括溫疫等傳染病)的診治原則和方法,論述了內傷雜病的病因、病證、診法、治療、預防等辨證規律和原則,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唐代(618—907),孫思邈提出的“大醫精誠”,體現了中醫對醫道精微、心懷至誠、言行誠謹的追求,是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

清代(1644—1911),葉天士的《溫熱論》,提出了溫病和時疫的防治原則及方法,形成了中醫藥防治溫疫(傳染病)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3 中國歷史上中醫藥學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哪個時期,大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中醫藥學真正的大發展是在明朝時期。當時的中國在封建主義社會中漸漸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業發達,交通方便,中外交流頻繁,藥物學知識空前的豐富,礦業、農業等生產也達到了歷史上最高峰。

這時,由於中藥頗多,所以許多前人所著的中藥學著作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4 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二字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經方》,其雲:“以熱益熱,以寒增寒,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雲:

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在這裡中字念去聲,中。“中醫”這個名詞真正出現得到鴉片戰爭前後。

東印度公司的西醫為區別中西醫給中國醫學起名中醫。這個時候的中醫的名稱是為和西醫做一個對比。到了1936年,國民黨政府制定了《中醫條例》正式法定了中醫兩個字。

過去人們又叫中國醫學為“漢醫”“傳統醫”“國醫”這些都是區別於西醫而先後出現的。兩千多年前,《漢書》裡的那個中醫概念,倒是體現了中國醫學中的一個最高境界。

4.1 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的歷史有五千年,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至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

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例項得到中國共產黨政策上的支援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新納入的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資訊將寫入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第26章內,該章節主要闡釋傳統醫學的分類體系,將於2022年在世衛組織成員國實施。

4.2 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的歷史有5000年了,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4.3 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的歷史有2000多年。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

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

5 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傑出人物及其成就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李時珍 : 本草綱目》 扁鵲 :望聞問切。

6 參考內容:

1、中醫藥歷史發展脈絡 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了一些動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積累了一些用藥知識。明清時期中醫藥的發展也帶動了中藥堂、中藥鋪的興起。中醫藥學的中、外交流增加,近三十年來這種交流尤為頻繁。

2、國際中醫藥學術會如亞細亞中醫藥學術大會、國際中草藥學會均召開了多次。

7 一句話解答:

1、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研究。

2、5000年。 從《黃帝內經》,神農開始。

3、黃帝內經 神農百草,齊民要術。

4、從有中醫的時候應該就有了吧!

中醫發展史的歷程,中醫的發展史

是產婦和嬰兒的保護神,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一座5500年前的女神廟就是一座真實的女媧神廟。縱觀中醫學發展的歷程,其發展史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今天就隨著本草頭條一起來梳理一下中醫藥千年來的發展歷程吧。1 古代中醫是怎樣發展起來的?你好,中華中醫已經有5100年的歷史。縱觀中醫的發展,追溯可以從上古...

科學發展史簡介,科學發展史的簡介

科學技術發展簡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選垓怦命和電力技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乂?後來,李約瑟博士翻開這段歷史,萬分崇敬地稱其為科學史上一個時代的代表。但就整體而言,科學發展的損失遠遠大於科學發展的收穫。1 科學發展史的簡介 科學發展史 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簡述科學發展史,科學發展史的簡介

科學的目的在於認識客觀世界,所以科學必然具有真理性,因為它發現並揭示了客觀規律。十六世紀以前為古代科學階段。歐幾里得的 幾何原本 是古代科學的最高成就,古代科學的特點是現象描述 經驗總結和猜測性思辨。1 科學發展史的簡介 科學發展史 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以及辯證...